常工人创建文明校园应知应会

发布者:宣传部发布时间:2022-03-04浏览次数:12213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
国家层面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

社会层面: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

个人层面: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


校风、校训、办学理念

校风 —— 团结 严谨 求是 创新

校训 —— 教会学成 守正有为

教会学成 —— 传承老校训训词。

这个老校训雅俗适宜,大多数人都能明白其涵义,而且文字简雅,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。它阐明了为师者的责任,为生者的担当,教要教到会,学要学到成。这是老一辈常工人的集体智慧和经验总结,也是新时期我校发扬传统、继往开来的根基。

守正有为 —— 是这次新加入的训词。

“守正”一词出自《史记》。“正者,大道也”,这个大道,既包含道德操守,又包含客观规律,还包括正确理论。“守正”即是要分辨是非,恪守正道,弘扬正气,坚守正义。

“有为”即奋发有为,做出成绩。意思是学校办学的目标,就是要培育对国家和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才。学校要激发师生“愿为”的动力,让师生获得“能为”的素质,为师生搭建“可为”的途径和平台,从而为师生有所作为的出彩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办学理念 —— 让每个人拥有创造力,学以致用。

创造力——创新型人才不足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,也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,“钱学森之问”道出了教育缺乏创造力的事实。中国传统教育虽然有众多优势,却也存在着忽视学生求异、求变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、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等不足。创造是学习的最高阶段,大学更是创造力发展的窗口期,学校应抓准时机着力于创造力的培养——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。

学以致用——学是基础,用是关键,要达到“用”的目的,就必须以“学”为手段;学的过程其实也是研究的过程,不同复杂程度的运用,就需要不同层面的学习,低难度的“应用”需要“学习”,高难度的“应用”更需要“学习”。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对学生要有用,对社会也要有用。学校的一切学术活动都是为了知识的有效应用,在人才培养上着眼于学用统一、学用相长,培养应用型人才,在科学研究上着眼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即从探究学术转向应用学术,在社会服务上着眼于融入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,更强调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。

每个人——“每个人”是贯彻执行这个办学理念的主体,这个主体既包括学生,也包括教师,涵盖学校里每一名师生员工,是对全校所有师生员工学习工作、成长成才的总要求。“每个人”也是这个办学理念作用效应的客体,学校必须为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、学以致用创造支持性的政策环境,提供优良的支撑条件,必须始终坚持做到“两个关注”“一生一策”“一师一策”“精准施策”,真正做到以人为本,以学生为中心。


文明校园六个好

1、领导班子建设好。

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,扎实推进学习型、服务型、创新型党组织建设,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,执行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自觉性高。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有实效,学习制度、学习时间有保障,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强。改进工作作风,切实贯彻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和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,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巩固。坚持民主集中制,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严格执行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,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。

2、思想政治教育好。

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,丰富完善师生主题教育活动。普遍开展文明班级、文明宿舍、文明食堂创建活动,开展志愿服务、“节粮、节水、节电”活动。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,引导师生多读书、读好书。开展礼节礼仪教育,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、奏唱国歌,完善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礼仪规程,使礼节礼仪成为强化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。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,做好法治宣传教育。

3、活动阵地好。

建立完善工作机制,巩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。切实加强报告会、研讨会、讲座、论坛日常管理,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,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确保校园安全稳定。加强校报、校刊、校内广播电视、宣传橱窗等建设、管理。加强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,使学生形成科学、文明、健康、守法的上网意识和习惯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,坚持团结稳定鼓劲、正面宣传为主,唱响主旋律、打好主动仗,发挥宣传阵地育人功能。

4、教师队伍好。

加强师德建设,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,作为教师年度及聘期考核、职务评聘晋升、晋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,严格执行“一票否决制”,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。严格学风建设,坚持教育引导、制度规范、监督约束、查处警示并举,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,严格杜绝学术造假、学术腐败等行为,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,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,以自身诚信形象示范带动学生。

5、校园文化好。

加强对学校教育思想、办学理念、校训、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和归纳,充分展示学校独特、鲜明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追求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宣传引导,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。结合重要节庆日,开展党史国史教育,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,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涵育学生文明素养的氛围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。组织体育竞赛、群众性体育活动,发挥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。

6、校园环境好。

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,做好绿化美化,实现校园山、水、园、林、路使用功能、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,激发师生爱校热情,陶冶学生关爱自然、关爱社会、关爱他人的情操。注重校园公共场所人文景观建设,运用雕塑、书画、建筑小品等形式,提升校园文化形象。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楼宇、道路、景点和公共区域的规划、建设、命名和管理,增强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。

Baidu
ac米兰官网首页